魯政辦發〔2020〕1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推動我省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應用需求為牽引,以提升軟件供給能力為出發點,以構建高端產業生態為主攻方向,以推進軟件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主要路徑,不斷增強軟件產業賦值、賦能、賦智效應。到2023年,全省軟件產業綜合競爭力全面提升,軟件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產業布局更加優化,形成“兩名城帶多名園、百名企育千名品”的“四名”發展格局。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增強,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擴大。軟件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緊密,在促進農業、制造業、服務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到2025年,全省軟件行業整體環境更加優化,人才體系建設全面加強,軟件價值合理彰顯,融合滲透日益深入,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和代表性產品,初步建成全國領先、世界知名的軟件產業基地。
二、重點領域
(一)重點突破關鍵基礎軟件。面向重大行業領域應用,加強數據庫、中間件、安全軟件等基礎通用軟件及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設計自動化、建筑信息模型等基礎工具軟件研發,搶先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智能化軟件,完善硬件、軟件、應用和服務一體的國產生態體系。
(二)聚力做強高端工業軟件。立足我省工業基礎優勢,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支持計算機輔助制造、生產過程智能化管理系統等工業軟件開發推廣,發展一批工業APP和行業解決方案,打造新型研發生產方式和服務管理模式。
(三)培育壯大新興平臺軟件。著眼未來趨勢和技術前沿,培育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平臺體系,發展小程序、快應用等輕量化移動互聯網平臺,培育平臺經濟等新業態和新模式。
(四)協同發展行業應用軟件。面向社會管理、交通物流、智慧海洋、現代農業、能源管理等領域創新發展需求,加速業務重構,大力發展行業應用軟件系統和智能解決方案,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五)加速提升嵌入式軟件。發揮我省整機制造產業基礎優勢,面向數控機床、智能家電、軌道交通、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發嵌入式操作系統及相關應用軟件,提升整機產品核心技術水平和附加值。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創新能力躍升。
1.實施重點項目攻關計劃。加強基礎創新、前沿布局,分年度支持實施一批技術含量高、拉動作用強、彌補產業短板的重大項目,示范帶動產業發展。
2.構建協同創新體系。鼓勵產業園區、重點企業、科研院所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加快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共同體,全面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3.促進首版次高端軟件研發應用。開展首版次高端軟件培育認定,加大保險補償力度,加快推廣應用。
(二)加快產業生態培育。
1.推進國產生態建設。大力引導企業參與國產生態建設,建立基于國產軟硬件的研發平臺和驗證測試環境,開展軟件集成適配、優化遷移,推動建設技術領先、應用豐富的國產軟件生態體系。
2.強化開源生態推廣。支持開源社區、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參與開源項目開發和協議制定,引導企業使用開源軟件開展商業模式創新。
3.營造高端產業生態。建立領軍企業、優勢企業和種子企業培育庫,支持組建專業化聯盟,強化大中小企業協同和上下游產業配套,培育“雁陣型”產業集群,構建企業成群、產業成鏈的良好生態。
(三)構筑“四名”產業格局。
1.建設軟件名城。支持濟南、青島高水平建設中國軟件名城,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策源地、產城融合樣板地,增強對全省軟件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2.發展軟件名園。大力引導省級及以上軟件產業園擴容提質,探索“云上軟件園”模式,實現線上與線下、實體與虛擬園區優勢互補。
3.培育軟件名企。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大型工業企業剝離信息技術研發應用業務,設立獨立軟件企業。高水平建設100家以上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培育一批國際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4.打造軟件名品。依托軟件名企,打造1000個以上的技術先進、市場認可度高的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
(四)推動融合應用賦能。
1.推動重大示范應用。探索建立“首購首用”機制,在重大信息化工程中,鼓勵使用優秀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和典型案例。
2.推動重點行業供需對接。聚焦“十強”產業發展、七大高耗能行業調整,舉辦軟件產用對接會等交流活動,以用興業,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3.推動產業跨界融合。深化軟件定義,推進軟件向平臺化、網絡化、移動化延伸,形成軟件、硬件、網絡與數據協同驅動創新發展的新格局。
(五)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1.推動軟件價值提升。開展軟件價值評估和定價機制研究,引導軟件價格回歸價值,加強軟件著作權保護,維護軟件產品及服務的正常市場價格秩序。
2.強化服務載體建設。建設一批技術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發展一批創新創業基地,推動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專家智庫等組織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支撐能力。
3.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參與ITSS(信息技術服務標準)、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DCMM(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評估認證。支持參與或主導國家標準制定,提升行業話語權。
(六)強化人才資源支撐。
1.完善軟件教育體系。推動中小學開齊開足信息技術課程,提高國民軟件素養。鼓勵高校強化軟件學科建設,培養高層次軟件人才。
2.深化產教融合發展。深化我省高校與國內龍頭企業校企合作、學科共建。建設各類人才實訓創業基地,培養產業急需人才。
3.健全人才服務機制。對接國家和省級高層次人才計劃,支持引進高端人才和創業團隊,完善人才政策和激勵機制,健全人才使用、評價辦法。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專班統籌協調作用,構建協同工作機制,合力解決重大問題。加強行業統計監測,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完善政策咨詢機制,為產業發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撐。
(二)加大財稅扶持。積極對接國家扶持政策。統籌省級相關發展資金,加大對軟件產品保險補償、企業技術創新、重大項目建設等的支持力度。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軟件企業所得稅減免等優惠政策。引導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強化對重點企業和項目的投資。鼓勵各市設立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及基金。
(三)拓寬融資渠道。深化產融對接,搭建服務平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精準對接軟件企業融資需求。鼓勵有條件的軟件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掛牌上市,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等方式實現直接融資。
(四)優化發展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協調服務和要素保障,積極支持軟件產業重大項目落地。加強省級及以上軟件園區建設,提升園區服務質量和管理能力。舉辦高水平博覽會、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加大輿論宣傳力度,營造產業發展良好氛圍。
(五)擴大開放合作。積極發展服務外包,吸引開源社區組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頭部企業在我省設立分組織或服務研發中心。支持和鼓勵企業通過海外上市、兼并重組等手段提高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方案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