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農保字〔2020〕4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
為切實做好小麥病蟲害防控工作,力保夏糧生產安全,省廳組織制定了《山東省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意見》?,F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實際,細化技術方案,認真抓好落實。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0年3月17日
山東省2020年小麥重大病蟲防控技術意見
當前,全省小麥長勢總體較好,受越冬病蟲基數偏高、氣象條件適宜等因素影響,病蟲發生形勢嚴峻復雜,預測總體中等偏重發生。特別是小麥條銹病在冬繁區快速擴散,菌源異常豐富,威脅顯著加大;赤霉病田間菌源充足,一旦氣候適宜,極易蔓延流行;莖基腐病、紋枯病等根莖部病害蔓延加速;穗蚜預計大發生;草地貪夜蛾將提早入侵我省,有危害小麥風險。各地要充分認識小麥重大病蟲防控的嚴峻形勢,落實落細關鍵技術措施,全力保障夏糧生產安全。
一、強化監測預警
一要規范開展調查。及早行動,充分發揮各病蟲監測(站)點作用,規范開展系統調查。積極發動種植大戶、合作社、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開展大田普查,準確掌握麥田病蟲害發生動態。
二要突出重大病蟲。加強對小麥條銹病、赤霉病、草地貪夜蛾等重大流行性、遷飛性病蟲害的監測力度,密切關注條銹病、草地貪夜蛾在南方省份的發生和擴展蔓延動態。
三要嚴格信息報送。全面實施小麥病蟲害周報制,條銹病自4月1日起實行每周專報。草地貪夜蛾、條銹病一旦發現,立即上報。其他重要情況隨時上報。
四要及時預報預警。堅持會商制,科學研判發生形勢。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信息覆蓋率和到位率,指導科學防控。
二、科學精準防控
1.條銹病。要全面落實“帶藥偵查、打點保面”防控策略,采取“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預防措施,及時控制發病中心。當田間平均病葉率達到0.5%~1.0%時,要組織開展大面積應急防控,做到同類區域防治全覆蓋??僧€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50克,或30%醚菌酯懸浮劑50~70毫升,或30%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5~3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2.赤霉病。堅持“立足預防,適時用藥”不放松,小麥抽穗揚花期一旦遇連陰雨或連續結露、多霧天氣,立即噴藥預防;若氣候條件特別適宜,隔5~7天再噴藥1次??僧€用430克/升戊唑醇懸浮劑15~25毫升,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毫升,或25%咪鮮胺乳油60~100毫升,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克,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3.紋枯病、莖基腐病。返青至拔節初期,田間紋枯病病株率達到10%時,可畝用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15~20毫升,或18.7%丙環·嘧菌酯懸乳劑30~6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0~40毫升,或10%己唑醇懸浮劑15~2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兼治莖基腐病。
4.白粉病、葉銹病。發病初期,當田間白粉病病葉率達10%或葉銹病病葉率達5%時,可畝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克,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5~60克,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30~40毫升,或250克/升丙環唑乳油35~4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5.蚜蟲。當田間百穗蚜量達500頭以上時,可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3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25毫升,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2~3克,對水均勻噴霧防治。當田間益害比達1:80~100或蚜繭蜂寄生率達30%以上時可不施藥,利用天敵控制蚜蟲。
6.紅蜘蛛。返青拔節期,平均每尺單行有蟲200頭以上時,可畝用5%阿維菌素懸浮劑5~8毫升,或2.5%聯苯菊酯微乳劑50~60毫升,對水均勻噴霧防治。
7.防早衰和干熱風。可畝用0.2~0.3%磷酸二氫鉀0.01%蕓苔素內酯水劑1000~2000倍液噴霧。
三、著力提高防控成效
一是科學合理用藥。選用高效、低毒、低風險藥劑,加強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交替輪換使用。提倡一次施藥兼治多種病蟲,及時組織開展穗期“一噴三防”,提升控害成效。
二是推行統防統治。充分發揮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引導開展統防統治服務作業。同時,廣泛發動群眾開展群防群治、聯防聯控。
三是廣泛宣傳培訓。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媒介,傳遞病蟲發生信息,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提高防控技術普及率和到位率。
四是加強技術指導。適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現場指導小麥重大病蟲防控,及時發現并解決實際防控中存在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