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農技作物二字〔2024〕7號
各市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農業農機技術推廣、農業綜合服務、農業農村事務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業技術推廣與種業)中心:
為指導各地做好秋季果園、茶園和棉花吐絮期管理工作,促進穩定生產,結合當前氣候特點和作物生長需求,我中心研究制定了《2024年全省秋季果園、茶園和棉花吐絮期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024年9月9日
2024年全省秋季果園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一、施肥管理
(一)地下追肥。9月上中旬,對桃、蘋果、梨、葡萄等果樹早熟、早中熟品種,在采果后及時施肥,以復壯樹勢。對晚熟品種追施1次果實膨大肥,增加樹體營養積累,提高果實品質。施肥種類以速效磷鉀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為主,采用多點穴狀施肥法或條溝播施,深度15~20厘米。施肥后根據天氣情況酌情灌水。
(二)葉面噴肥。結合病蟲害防控,及時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等葉面肥快速補充營養,濃度0.3%~0.5%,連噴2~3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防止葉片早衰,促進花芽分化,提高樹體的貯藏營養。
(三)秋施基肥。通常在采果后或9月份開始至落葉前施入基肥,宜早不宜晚,為樹體貯備營養,利于來年豐產。果園每畝施用生物有機肥200公斤,每畝加餅肥3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600公斤或堆肥1,500公斤。肥料建議施用在樹冠外緣正下方內側,深度稍微深于水平分布的側根。桃、杏、葡萄等淺根性果樹可淺施,蘋果、梨等根系強大要深施。幼齡果樹根系分布范圍小,可以環狀或帶狀施肥,開挖寬20~30厘米、深40~60厘米的溝,溝底分層放置秸稈、樹葉、雜草等有機物,將肥料與土壤混合后填入、踏實。成齡結果樹也可采用里淺外深的放射溝施肥法,寬行密植果園可在行間開溝施肥,樹下有間作作物的可挖穴施肥。保證肥料施在果樹的根系集中分布區。
二、水分管理
果實摘袋前對干旱地塊澆水一次,可以有效減輕和防止日灼。秋施基肥后要及時灌水,使肥料盡快分解,利于果樹根系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條件的地塊每次施肥后要澆透水。澆水忌大水漫灌,提倡應用小溝快流澆水法,即在樹冠投影外緣開深、寬各30厘米左右的窄溝進行灌水。
三、整形與修剪
(一)幼樹修剪。以拉枝和摘心為主。對直立的骨干枝條進行拉枝開角,開張角度控制在80~90°,輔養枝可拉至90度以上。其他競爭枝、直立枝及剪鋸口上的萌生枝,可通過扭梢、拿枝和摘心等手法,增加養分積累、促使花芽形成。9月中旬后,對沒有停長的枝條進行摘心,促進枝條成熟。
(二)結果樹修剪。適度修剪,疏除擾亂樹形的密集枝、直立枝、徒長枝、重疊枝以及骨干枝背上的直立旺梢等,打通光路,保證每個果實和葉片充分著光。對長勢較旺的樹的當年生枝或多年生大枝,采用拉、撐、吊等措施,開張角度。對側生分枝及中心干上80~100厘米枝稍拉成80~90°,使葉幕成層,達到樹滿園、枝滿冠。對有空間的骨干枝摘心,促發側枝。
四、病蟲害防治
(一)秋翻土壤。根據金紋細蛾、蘋掌舟蛾、葉螨、卷葉蛾等害蟲集中于樹干周圍土壤中越冬的習性,晚秋深翻樹盤,將地面的病葉、殘果、雜草及在其中越冬的害蟲翻入土壤深處,可消滅雜草及土壤中大量的病蟲源,減輕來年果園中的病蟲危害。
(二)清潔果園。果實采收以后,對果園進行清理。支頂棍需重復利用的應進行消毒處理。樹體上發生的腐爛病等病害進行一次刮除、涂藥殺菌。廢棄果袋、落地的病果、蟲果和枯枝、落葉、雜草以及樹上的小僵果,集中清出果園或深埋。
(三)藥劑防治。晚熟品種套袋果除袋前,均勻噴布一遍高效低毒殺蟲殺菌藥劑。對葉螨類可用阿維菌素防治,蚜蟲、飛虱等用啶蟲脒等防治,金紋細蛾、蘋掌舟蛾、卷葉蛾、潛葉蛾等食葉害蟲可選用滅幼脲、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殺蟲劑噴霧防治,炭疽病、輪紋病、早期落葉病等病害可選用戊唑醇、氟硅唑、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等殺菌劑進行防治。
(四)刮皮、涂白。晚秋刮除老翹皮,樹干刮皮后涂濃石灰乳或石硫合劑渣等,既能殺蟲、殺卵,又能保水防凍,確保果樹安全越冬。
五、防災減災
(一)冰雹。在易發生冰雹區域的果園建議架設防雹網,或進行多類型、多材料設施栽培,可有效減少雹災損失。
(二)強降水。強化果園排灌系統建設,備好應急排水設施。有排水溝渠的果園,應及時疏通排水溝渠內的淤泥或阻塞物,保持排水通暢。地勢較低、排水不良的果園,降雨前檢查疏通、完善果園排水系統,確保排水正常。
(三)強風。大風前及時加固修繕果園設施,對樹體適當培土固樹;對易發生風災的園片,要加強防風林建設,構建防護屏障。
2024年全省秋季茶園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一、茶園培肥管理
(一)茶園追肥
秋季追肥宜在夏茶結束后進行,以速效氮肥為主、配施磷鉀肥,用量應綜合考慮樹齡、長勢、目標產量及土壤養分含量等因素。
1.土壤施肥。一般投產茶園追肥應在夏茶結束后及時進行。每畝追施尿素15~20千克或以18∶8∶12(N∶P?O?∶K?O)配方茶樹專用復合肥20~30千克。宜選用高氮低磷中鉀型復合肥,避免施入過多磷肥。通常在茶樹樹冠邊緣垂直向下位置開溝施肥,溝深10~15厘米;1~2年生茶樹宜在距根莖5~10厘米的位置施肥,3~4年生茶樹宜在距根莖10~15厘米的位置施肥。
2.葉面追肥。在秋茶生長期間可適當進行葉面追肥。在每輪次新梢萌發前噴施,于陰天或晴天的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以后噴施,應避免在烈日高照及下雨前噴施??蛇x用水溶型尿素、氨基酸水溶肥、腐殖酸葉面肥、沼液肥等葉面肥。其中水溶型尿素葉面肥按2~5%尿素濃度,氨基酸類葉面肥50毫克/畝,腐殖酸葉面肥以2%濃度畝用量15千克/畝,沼液肥按有效氮濃度約2%為宜。
(二)基肥施用
基肥施用應在秋茶結束后,施肥最佳時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開溝20~30厘米左右施肥,優先使用有機肥,如餅肥、堆肥等,可配合化肥施用。一般每畝可施腐熟后的畜禽糞有機肥1~2噸或餅肥200~300千克,每畝可配施鈣鎂磷肥25千克、硫酸鉀5~10千克。施肥時應避免肥料直接接觸茶樹根部。
(三)綠肥種植
在茶園行間種植豆科類、黑麥草、鼠茅草等綠肥,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通透性,并抑制雜草生長。注意播種量和播種時間,以及必要的灌溉措施。
(四)合理耕作
宜在夏茶采收結束后,對茶園進行淺耕作業。耕作深度5~10厘米。秋茶結束后,宜在8~9月份再進行1次淺耕??蛇x用小型旋耕機、微耕機等設備進行耕作。避免在持續高溫干旱天氣下進行淺耕。
二、秋茶修剪和采摘
(一)秋茶修剪。秋茶萌芽前對茶樹進行淺層修剪,在上次修剪的基礎上,提升3~5厘米的高度剪去蓬松的散葉,讓茶樹呈現出半弧形狀。幼齡茶樹應進行定型修剪。
(二)秋茶采摘。秋茶根據樹冠葉層厚薄狀況,適當提高采摘面,采養結合,必要時秋茶可留養不采。建議精細采摘,適當嫩采,提早停采,提早封園。
三、加強病蟲草害防控
(一)茶園害蟲防控。
1.秋季高發害蟲防控。針對秋季高發害蟲小綠葉蟬、綠盲蝽等危害,要及時清理茶園周邊雜草,分批多次采摘,降低蟲卵基數。掌握蟲害規律,按標準做好誘蟲板懸掛以及殺蟲燈、誘蟲器開啟等工作。
2.春發害蟲秋季防控。針對我省春季高發害蟲綠盲蝽為害,應于秋季落實防控措施。在9~10月,利用性誘劑、色板監測綠盲蝽進入茶園時間。綠盲蝽入園后,結合防控茶小綠葉蟬及時向茶樹及周邊雜草噴施10%聯苯菊酯,間隔7~10天,連噴2~3次。
(二)茶園雜草防控。結合茶園耕作,采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除草,深埋清除的雜草。使用防草布或綠肥植物控制雜草。
(三)清園。秋茶采摘結束后清園,全園噴布石硫合劑等藥劑,降低病蟲越冬基數。
棉花吐絮期管理技術指導意見
進入9月份,我省棉花陸續進入吐絮期,抓好吐絮期棉田管理,對確保全省棉花豐產豐收至關重要。
一、預防澇災
當前是棉花鈴重和纖維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降水多發期,各地要提前加強輸水渠溝疏通,保證三溝暢通、排灌自如、雨住水退。近期全省棉區普遍降水頻繁且量大,部分棉田積水嚴重。對于積水棉田,首先要想盡一切辦法及早排凈田間積水,同時將淤塞的支溝、毛溝進行清理,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泥澇,以利棉株恢復生長。對于倒伏的棉田可在雨停水退能進地時,順著倒伏的方向輕輕地將棉花扶正,避免硬拉或猛踩,以減少對根系的傷害,同時,清洗葉面浮泥,棉株扶正后,培土穩棵,使植株直立生長,以改善棉田的通風透光條件。
二、葉面施肥
當前棉花根系吸收功能已經衰退,不宜再進行根際追肥,可噴施葉面肥,對遭受洪澇災害和有早衰跡象的棉田可采用1%的尿素溶液加0.5%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隔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噴肥時間應選擇陰天或傍晚進行,以防燒葉。為減少用工,葉片噴肥可與噴灑化學農藥結合進行。
三、防治病蟲害
重點加強對煙粉虱、棉盲蝽等蟲害的防治。可噴施氟啶蟲胺腈懸浮劑,連續用藥2次,間隔5~7天。也可噴施噻蟲嗪或溴氰蟲酰胺防治煙粉虱。成方連片的棉田,要統一用藥時間,統一噴施,噴藥時要先打外圍,防止遷飛。雨后要及時噴施殺菌、抗菌劑,預防棉花病害發生。噴藥選擇在上午7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后進行,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四、適時收獲
及時收獲下部吐絮棉花,防止后期降雨影響棉花品質。晚熟、需要早騰茬或機械采收的棉田提倡脫葉催熟。一般于10月初且氣溫穩定在18~20℃、田間吐絮率達到60%以上時,每畝采用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20~300克和40%乙烯利水劑150~200毫升混合噴施葉面。棉花吐絮后人工集中采摘1~2次即可,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機械一次采收。采收過程中防止頭發及其他異性纖維落入籽棉。黃熟鈴、爛鈴、僵瓣花、霜后花等要分摘、分曬、分存、分售。
五、適時拔柴或秸稈還田
魯西南蒜棉兩熟棉區,因種植大蒜常常提前拔棉柴,使得很多棉鈴不能正常成熟,導致鈴重降低、品質下降。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在不影響大蒜產量和品質的前提下,應適當推遲拔柴時間,適宜拔柴時間在10月5日~10日之間。一熟棉田收獲完畢后應及時進行秸稈還田或拔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