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科字〔2024〕136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25—2027年)》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
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山東省商務廳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海洋局
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青島海關
2024年12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山東省海洋產業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2025—2027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發揮科技創新對海洋產業引領支撐作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主要目標
整合全球海洋創新要素,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山東海洋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打造發展海洋新質生產力的全國樣板,力爭率先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為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山東貢獻。到2027年,海洋原始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助推我國海洋領域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全面加速,成為全球海洋創新網絡的核心節點。
——高水平科技供給能力顯著增強。突破100項以上海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全省海洋產業生產總值達到2萬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海洋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日趨完善。新增20家省級以上重大創新平臺,新布局2家以上省級海洋高新區,建成1家國家級農高區,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技術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大幅提升。
——海洋高層次人才持續匯聚。海洋領域人才體制機制更加完善,人才載體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吸引和匯聚50名左右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來魯創新創業,人才支撐現代海洋產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行動
1. 海洋人工智能。前瞻開展海洋大模型技術研究,突破海洋數字孿生、多模態智能計算、人工海洋智能模擬等前沿交叉關鍵技術,發展人工智能海洋學。開展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物育種、深遠海養殖、海洋環境預報、災害預報、海洋藥物篩選與設計、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等領域垂直應用。
2. 極地大洋。突破新一代極地無人船、極區極端環境下移動平臺裝備、極地能源與生物資源開發關鍵技術。開展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過程與環境氣候變化、海洋與極地環境變化對全球和區域氣候影響、海平面上升及其影響、海洋系統多圈層綜合交叉等研究。研究海濱砂礦、海底煤礦、金礦等近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提高海洋油氣資源自主勘探能力。研究深海關鍵礦產資源成礦背景、成礦過程及富集機理,研發深海、極地大洋資源勘查評價和環境監測保護技術。
3. 藍色生命。研究海洋生物基因組變異與環境適應的遺傳基礎、海洋生物生殖、胚胎發育和器官形成關鍵過程與調控機制、海洋典型和極端環境生命過程與環境適應機制。開展深海極地生物信息及基因組研究,研制原位化深海和極地生物資源開發裝備,研發深海極地生物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二)實施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創新行動
1. 綠色港口。突破港口裝備結構優化設計、材料選擇、制造工藝改進等輕量化設計關鍵技術。攻克港口裝備新能源應用、節能技術、排放控制技術等清潔用能技術,建成4個零碳碼頭、1個零碳港區,港口清潔能源占綜合能源消耗比重不低于65%,港口領域提前實現碳中和。
2. 智慧港口。攻克港口集裝箱、件雜貨、干散貨、液體散貨等貨種自主作業關鍵技術,實現港口裝卸設備關鍵部件及系統軟件自主可控。圍繞“人工智能+港口”,開展港口多場景數據集分析與挖掘、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技術研究。突破智慧航運、自動駕駛與無人船舶、航道智能導引、碼頭泊穩與自動靠離泊關鍵技術,新興技術應用示范場景增加30個,新增5個自動化泊位,實現船海港航一體化。
(三)實施船舶與海工裝備標志性產業鏈提升創新行動
1. 綠色船舶。突破LNG、甲醇、氨、氫新燃料船舶、電動船舶、清潔能源混合動力船舶等綠色船舶制造技術。攻克大噸位智能航行罐箱船、大中型集裝箱船、超大型油船、化學品船、高端客滾船、高冰級商船、大型散貨船、高端游艇等船舶數字化設計與建造技術。研究極端海況船舶抗沉及減搖、智能船舶航線、智能駕控與接駁和第三代動力定位技術,突破船用磁懸浮節能裝備、船舶渦輪增壓器等技術,開發自主可控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綠色特種船舶,推動高端船舶國際市場份額持續擴大。
2. 高端海洋裝備。研發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和萬噸級大型結構物頂升裝置、水下生產系統輕型介入系統和關鍵海洋工程長期安全監測裝備。開展大型海上施工作業裝備、深遠海補給和運維保障關鍵技術研發。突破海底電纜、超高溫高壓海洋隨鉆測井裝備、深水采油樹、深海鉆井機器人、深海立管、深水全電控防噴器、低噪聲水下航行器及自主可控工業軟件等技術,“山東海工”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
(四)實施海洋資源高值化利用創新行動
1. 海上牧場。突破海洋漁業良種規?;a、基因組育種關鍵技術,開發優質、高產、抗逆、抗病優良品種。開展適養品種篩選、病害監測、高效投飼、智慧營養、水下清洗機器人、聚魚收獲、災害預警等技術和設施研發,開發養殖工船、深水網箱等裝備。完善深遠海養殖技術體系及規范標準,建成現代化海洋牧場,新增海洋水產新品種10個,推動智慧設施漁業快速發展。
2. 海洋生物醫藥。攻克海洋功效成分生物合成、干細胞培育魚肉、滸苔資源化利用、海洋食品綠色生物加工等關鍵技術。開發海洋生物酶制劑、醫用功能材料、功能性食品、生物農藥、海藻肥料、海洋糖類、海洋活性蛋白、海藻水凝膠等高附加值海洋產品。加快“藍色藥庫”建設,加速海洋抗腫瘤藥物研產進程,新發現5個候選新藥,建成全國最大的海洋化合物數據中心。
3. 海洋新材料。突破反滲透膜、海水戰略性元素提取、海水制氫催化劑等高值化利用技術。攻克海水化學資源和鹵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發海洋工程、耐蝕防污損材料、無機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仿生材料、高品質海藻纖維制品等,重塑全省海洋新材料產業發展新優勢。
4. 海洋新能源。突破深遠海漂浮式風電關鍵核心技術,優化柔性直流輸電技術應用,打造風—光同場應用場景。研發新型波浪能俘獲轉換、海上大容量儲能技術及海水制氫、制氨、制甲醇等關鍵技術。開展風電裝備測試認證和技術研發、海水制氫等技術中試及工程推廣,打造全國海洋新能源創新高地。
(五)實施海洋未來產業培育創新行動
1. 海上發射。攻克惡劣海況下固、液體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深遠海連續發射、運載火箭海上回收、火箭發射精細化環境預報保障等關鍵技術。制定海上商業發射場準入與放行標準體系,建設空天地海一體化試驗驗證平臺,打造國內首個集海上發射、星箭產研、衛星應用、航天文旅一體化新興產業集群。
2. 海洋物聯網。突破低軌衛星互聯網海洋應用、海洋核心觀探測等關鍵技術,加快海洋大數據標準化建設。研發海洋遙感數據定量化、大范圍海域無人裝備有效供能技術。開展衛星重力探測與水下智能導航研究,突破聲、光、磁、電、重、慣導、生化等海洋先進探測、通信、導航及傳感器等技術,加速海洋核心傳感器和高端儀器研發與產業化,打造10個重大應用標桿,開發20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和解決方案。
3. 深海開發。突破多金屬結核、富鈷鐵錳結殼、多金屬硫化物、天然氣水合物、深海稀土、深水深層油氣等高效率高精度勘探技術。研發重載作業級深潛器與穿梭/著陸器關鍵技術、大水深智能勘探機器人、高性能綠色集礦機、海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與監測、深海新型高精度傳感器等關鍵裝備,推動深海資源勘探開發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三、重點舉措
(一)實施產業創新平臺“提升計劃”。全要素保障嶗山實驗室實現高質量運行。高水平建設海洋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創建海洋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集成政策支持嶗山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打造人才效能提升重點平臺。建設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威海)、國家深?;驇?、國家深海大數據中心、國家深遠海資源保藏與環境模擬研究中心、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極端海洋全向流場水池等,爭取超高速水洞裝置等列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山東省海洋科技大市場和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引育一批高水平技術經理人。(省科技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產業創新人才“引聚計劃”。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專項,引育一批急需緊缺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打破高校學科壁壘,建設現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體,加快培養現代海洋人才。省部共建中國海洋國際人才港,啟動海洋高層次人才引育計劃,建成全球海洋產業人才大數據平臺和智慧系統。發揮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作用,匯聚國際科技資源。(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牽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產業創新主體“培育計劃”。實施海洋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涉?!叭咭缓诵摹敝行∑髽I創新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牽頭組建國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省級科技計劃通過“撥改投”“撥投結合”“先投后股”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對涉海企業給予支持。(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海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產業創新資源配置“改革計劃”。探索建立部省聯動新機制,通過央地聯合方式實施國家重大研發任務。爭創海洋領域國家農業高新區,布局一批省級海洋高新區,培育20家左右海洋特色產業聚集區。省新舊動能轉換基金投資于省內種子期、初創期的海洋科技型、創新型項目,引導基金可按規定讓渡收益。落實啟運港退稅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減輕涉海企業負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海洋局、省稅務局、青島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強化組織領導和要素保障。在省委科技委領導下,強化海洋科技創新,優化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配置,每年實施不少于50項省級科技項目,為行動計劃實施提供資金保障。加強行動計劃重大項目建設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協同推進。(省科技廳牽頭)
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