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農機技字〔2025〕2號
各市農業農村局:
為貫徹落實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機械化技術支撐和裝備保障作用,助力全年糧油和重要農產品豐產豐收,我廳組織制定了《2025年主要農作物春耕春管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
2025年2月22日
2025年主要農作物春耕春管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
據氣象部門預測,2月下旬、3月初將有冷空氣過程,春季降水較往年將偏少1~2成,“倒春寒”“早春旱”發生風險加大。各地應進一步推動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強化機械化技術指導和裝備高效應用,確保春季農業生產順利推進,夯實全年豐收基礎。
一、冬小麥
(一)機械鎮壓與保墑。根據小麥長勢、土壤墑情等情況,對旺長麥田及秸稈還田土壤暄松麥田進行適當鎮壓。畦作麥田一般選用與畦面寬度相符的圓柱鎮壓輥;平作麥田選用與拖拉機動力和輪距相配套的圓柱鎮壓輥。需要重復鎮壓的麥田,兩次壓麥行走方向應一致。
(二)機械追肥。應選擇當地適宜的追肥機具和追肥方式。機具要具有良好的行間通過功能,而且施肥量易于調節;可采用機械撒肥、開溝追施、水肥一體化等追肥方式,在有條件或有需求的情況下,可采用無人機追肥。機械撒肥時,應考慮縱向重疊和前進速度的變化,做到前進速度與肥料種類的施用量相互匹配。開溝追施時,應選用與播種機型配套的追肥機具。
(三)病蟲草害防治。冬前未及時進行雜草處理或處理效果不佳的地塊,可在冬小麥返青至起身期及早進行化學除草,選用噴桿噴霧機或植保無人機進行作業,做到不漏噴、不重噴、無滴漏,以防出現藥害。冬小麥返青拔節期以防治條銹病、紋枯病等為重點,可采用植保無人機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防控策略,實施科學防控。植保作業應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風力超過3級、露水大、雨前及氣溫低于4℃時不宜作業。
(四)合理灌溉。根據苗情和墑情,可選擇畦面漫灌或低壓噴灌、滴灌、水肥一體化等節水灌溉方式進行作業。鼓勵具備條件的經營主體和地區優先采用節水灌溉方式,避免大水漫灌降低地溫,影響植株生長。
二、一熟春棉
(一)品種選擇。為適應棉花機采作業要求,應選擇果枝始節位較高、果枝短、株型較緊湊、成筒型,不易在機采時被撞落或掛枝;早熟性好、結鈴吐絮時間集中,吐絮暢、含絮力適中,有利于一次性機械采收;抗逆性好,纖維品質高,對脫葉劑敏感的品種。推薦K836、魯棉研37號、魯棉1131、魯棉696、中棉619等品種。
(二)播前準備。選用翻轉犁進行耕翻,深耕前均勻撒施化肥或有機肥,耕深一致、一般在25cm以上,土垡翻轉良好,地面殘茬雜草與肥料覆蓋嚴密。耕后用動力耙碎土整地,做到地表平整、土壤細碎。墑情不好的,可在大水漫灌后選用小釘齒耙耙勻耙細。翻耕與深松可交替進行,建議每隔2~3年深松一次,深松當年不耕翻,深松深度一般比深翻深度大5cm。
(三)適時播種。魯西北、黃河三角洲棉花純作地區一般在4月下旬適墑播種,中重度鹽堿地塊播種時間可適當推遲,不宜晚于5月10日。推薦采用120馬力以上衛星導航拖拉機配套2膜4行、1膜2行棉花覆膜播種機進行播種覆膜作業,具備條件的同時鋪設滴灌管。播種后如遇雨土壤板結,要及時使用釘齒耙破除板結層,幫助棉苗出土。鋪設滴灌管時應保持平直不彎曲扭結,滴管方向要保證流道凸面向上,要按照農藝要求與苗帶保持合理間距。播種深度要求為2.5±0.5cm。
三、春播花生
(一)播前準備。冬前對土壤進行深耕或深松的地塊,播前應在冬耕基礎上,選用旋耕機或動力驅動耙精細整地,保證土壤表層疏松細碎,平整沉實,上虛下實。冬前未耕地塊,早春及時耕地,隨耕隨耙耢,播前旋耕或使用動力驅動耙整地。積極示范推廣松翻輪耕技術,松翻隔年進行,先松后耕,深松深翻深度在25cm左右,以打破犁底層,增加活土層,構建合理耕層。對于土層較淺的地塊,可逐年增加耕層深度。
(二)適時播種。春花生適宜播期為地表下5cm處連續5天地溫12℃以上,大花生及高油酸花生應提高3℃~6℃。花生播種地塊土壤水分為最大持水量的70%~75%時,要搶墑播種。墑情不足時,播后要及時澆水造墑,確保適宜的土壤墑情。
(三)播種要求。適宜地區優先選擇能夠一次完成起壟、播種、施肥、噴藥、覆膜、膜上覆土等功能的播種機。大規模生產組織可選擇四輪拖拉機配套播種機,小規模生產組織可選擇手扶拖拉機配套播種機,所選拖拉機功率、輪距、機具作業幅寬應與地塊大小、種植模式匹配。在一定區域內,提倡規范化標準化作業,特別是收獲時采用花生聯合收獲機作業的地塊,宜采用一壟兩行種植模式。壟距80cm左右,壟高10cm~12cm,壟面寬50cm~55cm,壟上行距28cm左右。易發生澇害的地區適當增加壟高。應根據地力水平、產量目標、品種特性合理確定畝播量。大花生雙粒穴播,畝播量一般為8500穴~9500穴,單粒精播春花生畝播14000粒~15000粒。播種深度3cm~5cm。播行膜上覆土1cm~2cm,播后鎮壓。播種時,應同步施種肥和噴施除草劑,按農藝要求確定好施用量,并做好機具調整調試,進行試播作業,在滿足作業質量要求下,確定適宜作業速度。
四、春播馬鈴薯
(一)播前準備。應避免重茬,實行合理輪作。選擇早熟、高產、穩產、適宜機械化作業且抗性優良的馬鈴薯品種。對深松整地機、翻轉犁、旋耕機、撒肥機、播種機等作業機械進行全面檢修、保養和調試,確保其性能良好,滿足馬鈴薯各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需求。播前整地采用翻轉犁、動力驅動耙或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進行耕整地,作業深度不小于25cm,均勻一致,無重耕、漏耕,整后地表平整。深松作業應比深耕作業加深5cm。
(二)適時播種。春播馬鈴薯當地下10厘米處地溫穩定在8℃~10℃時即可播種,一般在2月底~3月中旬。
(三)播種要求。優先選用多功能復式播種機械,一次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多項作業,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有條件的可采用帶北斗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的拖拉機配套機具,提高作業精準度和行距均勻性。地塊面積較大時,可選擇2壟4行及以上中大型播種機械;小地塊選擇小型播種機械。馬鈴薯播種采用壟作模式,播深一般為8cm~15cm,壟高20cm~25cm,一壟單行壟距75cm~80cm、大壟雙行90~110cm。機械化播種作業應達到以下要求:種植深度合格率≥80%、漏種指數≤10%、重種指數≤20%。有條件地區可在播種時同時鋪設滴灌帶。
五、春播露地蔬菜
(一)播前準備。可選用翻轉犁、旋耕機、起壟機、開溝機等設備,并優先考慮復式作業設備以提高效率。起壟(開溝)作業應根據農藝要求,與移栽播種、田間管理、收獲裝備相匹配,選擇合適的起壟(開溝)參數和機具;可通過劃線、地頭放置中心線標志或配套具備北斗輔助駕駛導航功能的拖拉機等方式,確保作業的直線度與一致性。犁耕深度應不小于25cm、耕深變異系數不超過10%,旋耕作業深度應不小于15cm,碎土率宜大于85%,確保土壤疏松。應根據蔬菜品種及其種植行距選擇合適的起壟壟距和機具,作業后壟(畦)面平整度不超過2cm。
(二)機械直播。選擇適宜機械化的品種,對于表面不規則(如有芒、帶刺等)的種子,宜丸粒化等預處理后進行機械化播種。宜綜合考慮農藝要求、種子質量,靈活選用條播機、精播機或繩播機作業,可一次完成播種、覆土等作業工序。
(三)育苗。選配穴盤精量播種設備或生產流水線、育苗環境自動控制設備或系統、灌溉和水肥一體化設備、運苗車及育苗床架等。對于機械化移栽的秧苗,要求秧苗粗壯、株型緊湊、根系發達、土坨緊實、苗整齊一致。秧苗的株高和開展度應符合機械移栽的技術要求,一般建議全株高約為15cm左右為宜。
(四)移栽。根據田塊條件和農藝要求,選用適宜種類、型號的蔬菜移栽設備,并在作業前按農藝標準調整株距、行距和栽植深度。缽苗/裸苗移栽合格率≥90%,漏栽率≤5%,毯狀苗移栽合格率≥80%,漏栽率≤8%。
(五)田間管理。選用固定式、移動式噴滴灌設備、節水灌溉或水肥一體化系統,依據土壤墑情和植株需求,實施定量精準施肥灌溉。配備適配規格的植保打藥機,噴藥時保持勻速行走,相鄰行程要接壟嚴密,避免重噴或漏噴,實現均勻噴灑。中耕除草追肥作業設備需選擇與栽植行距相符的中耕除草追肥機開展作業;涉及植株調整的蔬菜,需配備相應修剪器具進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