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紹敏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為全面系統地展示山東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讓全社會更加了解團結奮進、創新創業、改革開放、包容自信的山東,省新聞辦組織以“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為主題的系列新聞發布會,今天召開第一場,邀請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省新舊動能轉換綜試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周連華先生,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新生先生,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義英先生介紹堅持“騰籠換鳥 鳳凰涅槃”,山東新舊動能轉換成效初顯,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周連華主任介紹有關情況。
周連華
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臨山東視察指導,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山東堅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趟出一條路子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為山東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做出了集全省之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戰略部署,2018年1月成功爭取國務院批復設立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
兩年多來,全省上下按照“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總體部署,真抓實干、聚力攻堅,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到發展環境,正在發生脫胎換骨的系統重塑。一是經濟結構顯著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三年提高6.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達到44.4%;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17年的57.6%提高到2019年的78.2%。二是“四新”經濟加速成長?!八男隆苯洕黾又嫡急扔?017年的21.7%提高到2019年的28%,今年占比將超過30%。三是創新能力明顯提升。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329件,是2017年的1.32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了一番多,達到1.1萬家。四是市場主體活力迸發。2019年全省市場主體突破1000萬戶,三年來增長46%;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嚴重沖擊下,新登記企業38.9萬戶,其中私營企業32萬戶,分別增長14.5%和21.1%。
這一系列重大變化充分表明,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強勢推進,成效初步顯現。之所以有這樣的突破發展,根本在于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總要求,深入實施八大發展戰略,扎實推進九大改革攻堅,以改革創新的思路和工程化推進的辦法,探索形成了具有山東特色的新舊動能轉換之路。
一、“三個堅決”縱深推進,新動能擔綱挑梁的態勢加快形成。堅決淘汰落后動能,2018年以來,累計治理“散亂污”企業超過11萬家,關?;どa倉儲企業1500多家,化工園區從近200家壓減到84家。2019年全省壓減生鐵產能465萬噸、粗鋼923萬噸,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壓減任務。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壓減煤炭消費2748萬噸、焦化產能1396萬噸。落后產能的出清為新動能加快成長騰出了寶貴空間。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重大產業布局加快調整,世界高端鋁業基地、日照精品鋼鐵基地、山東重工商用車生產基地等重大項目落地實施,全省石化、冶金、鋼鐵、汽車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萬項技改、萬企轉型,今年上半年實施技改項目5511個,技改投資增長7.9%,推動了傳統產業“有中生新”。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批新增長點快速崛起,云課堂、遠程醫療、虛擬會務等新模式蓬勃興起,今年上半年,“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47.6%,同比提高6.8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商務和科技服務投資增長61.1%。加大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應用場景推進力度,建設運營海爾卡奧斯、浪潮云洲兩個國家級“雙跨”平臺,占全國的20%,“上云用云”企業超過14萬家。通過“三個堅決”,淘汰了落后,提升了優勢,培育了“新枝”,引來了“俊鳥、靚鳥”,有力推動了產業轉型蝶變、浴火重生。
二、“十強”產業加快壯大,產業生態“四梁八柱”逐步夯實。狠抓優勢產業集群培育,聚焦“十強”產業,建立“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推進機制,首批認定45個“雁陣形”產業集群,一年來45個集群總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3%;7個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居全國首位,優勢產業集群帶動了產業園區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狠抓龍頭企業培育,聚焦“十強”產業,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甄選60家領軍企業,集中政策資源,給予重點培育支持,骨干龍頭企業快速成長。2016年底,我省還沒有1家市值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到今年已有7家;在去年新增18家上市公司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新增6家,總量達到216家。狠抓優良產業生態培育,聚焦“十強”產業,加大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力度,研究謀劃了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的支持政策,扎實實施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22個重點產業推進方案,逐步形成“參天大樹”與“灌木叢”共生的產業生態。通過上述舉措,山東“十強”產業特別是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明顯提速,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現代金融5大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左右。今年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好于規模以上工業,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7%和19.5%。
三、改革攻堅持續加力,高質量發展動力引擎更加強勁。堅持以深化改革破解體制機制約束,緊扣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難點堵點痛點,統籌推進國有企業混改、投資審批制度、開發區體制機制、擴權強縣等重點領域改革,形成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成果70多個,近三年累計削減省級行政事項4000多項,全面推開“一網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掌上辦”服務事項突破2000個,全省營商環境大幅改善。頒布實施《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促進條例》,這是國內首部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省級立法,實現了各項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通過綜試區建設國家評估,積極爭取國家賦予42項重大支持政策,目前已落實28項。堅持以擴大開放拓展發展空間,國家戰略平臺集聚效應明顯加速,自貿試驗區吸引注冊企業2.2萬家,上合示范區現代貿易、區域物流、雙向投資合作和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建設已見雛形,實施“一帶一路”重大對外合作項目153個、完成投資1100億元,獲批設立中日(青島)地方發展示范區,成功舉辦儒商大會、“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2019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突破2000家,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62個。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啟動實施省級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首批4家山東省實驗室啟動布局,設立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機制更加靈活的新型研發機構,近三年實施600多項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和重大科技創新工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2019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89家,位居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新入庫高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2萬家,是去年全年的1.25倍。堅持以“三核引領”優化發展布局,省市一體化推進濟南加快發展,制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總體方案,支持青島、煙臺集中力量打造軌道交通、智能家電、海工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啟動濟青煙國際招商產業園建設,滾動推出104.3平方公里產業凈地,面向全球精準招商。2019年,三市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達到40.6%。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之年。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三個堅決”,深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努力跑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加速度”,切實提高“三年初見成效”的質量和成色,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路、取得突破。
丁紹敏
現在回答記者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
人民網記者
山東省作為工業大省,傳統產業占比較高,抓好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既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攻方向,也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山東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請問:山東省在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王新生
山東工業經濟長期以來存在“大而不強”問題,尤其是結構性矛盾突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壓力巨大。
2018年綜試區批復建設以來,全省工信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作為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任務,以智能化為主攻方向,統籌推進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改造,著力摒棄“黑色增長”,扭轉“路徑依賴”,實現“騰籠換鳥”與“鳳凰涅槃”,為實現山東工業由大到強增添新動能、貢獻新智慧。重點抓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規劃引領。2018年3月1日起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技改地方法規《山東省企業技術改造條例》,在法律層面對企業技改推進實施進行規定。2018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山東省實施新一輪高水平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未來三年我省企業技術改造工作的思路目標。2020年7月,印發實施《山東省傳統產業智能化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提出裝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園區上云、產鏈上網、集群上線等任務,加速推動以智能化為主攻方向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
(二)強化項目建設。加大技改項目調度監測力度,動態抓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和“四個一批”技改項目庫建設。目前“四個一批”項目共有622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增加到2389個,計劃總投資7484億元;10億元以上技改大項目增加到157個,計劃總投資4106億元。今年1-6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6592個,比1-5月份增加1081個;其中,施工技改項目6535個,6月當月施工技改項目1068個,環比增長17.6%,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技改投資增幅分別從2018年的-9.6%,下降到2019年的-27.4%,到2020年1-6月份的7.9%(比工業投資高10.1個百分點),扭轉了2018年以來負增長的局面。
(三)強化要素對接。堅持“線上線下、條塊結合”狠抓技改要素供需對接,“一市一企一策”推動技改項目實施。設立“山東技改在線”,打造“山東技改視頻庫”,開展“技改+”要素供需對接活動;指導行業協會推廣本行業涌現的先進技改模式,指導市縣走“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型技改路子。全省技改視頻庫案例達180個,舉辦線上線下對接活動35場,受眾達14萬人次。開展“技改+專家”“技改+金融服務”供需對接。舉辦全省首屆智能化技改展洽會,近100家企業參展、300余家企業和近1000人觀展,促進了智能化技改要素對接,營造了智能化技改的濃厚氛圍。
(四)強化政策支持。省政府制定《工業提質增效升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采用重點行業技改項目貸款貼息、機器換人、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套)軟件保險補償、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總集成總承包、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政策支持工業企業發展。開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行動,2017年以來,3批共認定的8個支柱產業集群和20個主導產業集群,財政支持資金4.4億元。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發展“十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財政政策的實施意見》,綜合考慮各市工業技改投資及新增稅收貢獻等因素,對各市企業技術改造進行綜合獎補;三年滾動支持100個對標國際同行業先進的省級重大技改項目,在項目竣工投產后按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5%給予最高2000萬元的貼息支持。2批40個項目獲得重大技術改造貸款貼息支持15051萬元。通過強化財政資金導向作用,推動全省各市將技術改造投入及成效,作為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導向性指標。2018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關于推進工業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項目審批方式改革的通知》(魯政辦字〔2018〕20號),簡化工業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項目備案程序,進一步優化企業投資環境。
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統將把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培育良好產業生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推動全省工業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一是咬定“萬項技改、萬企轉型”目標,加快重點項目實施,確保完成四千億元技改投資任務。二是瞄準產業鏈現代化改造升級,加快培育構建良好產業生態。發揮“鏈長制”協調推動作用,堅持“一鏈一策”,制定補鏈強鏈實施方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改造升級,暢通產業鏈省內循環,助力國內大循環。三是狠抓“技改+”要素供需對接,為技改項目實施搞好服務保障。四是狠抓智能化技改政策落實,以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為目標,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促進技改項目投資持續回升。
中新社記者
今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初見成效之年,請問作為商務部門,在助推新舊動能轉換上具體抓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張義英
近年來,省商務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以開放倒逼改革”攻堅行動,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以商務工作發展的新成效服務全省新舊動能轉換。
一、以開放倒逼改革引領創新,加快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
按照新舊動能轉換“三核引領、多點突破、融合互動”的總體布局,去年爭取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涵蓋濟南、青島、煙臺3個片區,積極探索以全面開放促進新動能快速成長的動能轉換模式,提煉總結出60個創新案例,著力將自貿試驗區打造成為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聚焦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突出特色,積極推進上合示范區“四大中心”建設。貫徹落實省委推動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在54家開發區試點基礎上,印發《全面有序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方案》,推動117家開發區加快體制機制改革,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今年上半年,全省開發區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占到全省的61.1%、52%,增幅分別高于全省4個、0.9個百分點。
二、以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推動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積極促進貿易與產業互動。加快企業貿易平臺、國際品牌和全球營銷網絡建設,積極擴大“十強”產業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核心裝備等高科技產品進口,助推“十強”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建設省級外貿轉型升級試點縣24個,37個基地被認定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19年,全省貨物進出口規模突破2萬億元,增幅高于全國2.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占全省出口的23.5%,增長14.2%。一方面,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成功舉辦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習近平總書記向峰會致賀信,韓正副總理宣讀賀信并致辭。先后舉辦兩屆“儒商大會”,積極參加兩屆“進博會”,深化與日韓機制化地方經貿合作,為吸引國際資本、吸納全球資源搭建廣闊平臺。緊跟國家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加快金融業開放進程,支持外資投向新開放的領域,加快打造“十強”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合作的新優勢。2019年全省實際使用外資首次躍上140億美元新臺階,增幅高于全國16.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增長55.2%。
三、以開放催生動能促進發展,主動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
一方面,立足國內大循環,激發消費潛力,促進城鄉居民消費。積極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社區綜合服務網絡,帶動城市消費提質升級。大力發展網絡經濟、平臺經濟、“首店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擴大服務消費、品質消費。有效啟動農村市場,拓展擴大農村消費,深化農商互聯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2019年全省網絡零售額增長20.6%,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一方面,謀篇國際國內雙循環,拓展開放發展空間。主動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以“真情服務”穩鏈補鏈,突出“本地化配套”強鏈延鏈,加快“招大引強”建鏈擴鏈。截至目前,已有21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投資779個項目,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注入了強力支撐。
中國經濟導報
“十強”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請問山東省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動“十強”產業發展?
周連華
感謝您的提問。山東在謀劃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把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篩選確定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大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游、現代金融服務5大優勢產業,具有鮮明的山東特色,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點和發展方向。為加快促進“十強”產業壯大提升,工作中突出抓了三個方面:
一是抓機制創新。建立“十強”產業專班領銜推進機制,每個專班由1名省領導同志牽頭、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協會助力、1支或以上基金保障,構建了統分結合、責權明確、運轉高效的協調推進體系,各專班、智庫、聯盟、協會、基金協同發力的格局初步形成。聚焦關鍵環節,具化實化了專班集中突破的重點,研究啟動“一條龍”培育計劃,構建形成“產業集群+特色園區+領軍企業”推進態勢和“支撐項目+政策措施”運行機制,2020年產業集群總規模突破3萬億元。
二是抓項目引領。圍繞“十強”產業,突出引領性、支撐性要求,2018年以來,分三批推出總投資3.4萬億元的1450個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實施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6770個、完成投資1.6萬億元。這些項目的落地實施,為新舊動能加速轉換提供了有力支撐。注重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項目落地,創新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協調234個項目累計獲得授信3267億元,收儲1000萬噸能耗指標和1000萬噸煤炭消費指標,統籌用于重點項目建設。出臺“標準地”改革指導意見,正式啟用“畝產效益”評價系統,2020年年度優選項目畝均投資強度648萬元/畝,同比每畝增加150萬元。
三是抓政策保障。出臺“雁陣形”集群和領軍企業培育支持辦法,對入庫培育的集群和企業,給予資金補助、貸款貼息、課題攻關等支持。遴選50個突破“十強”產業“卡脖子”制約的技術課題,開展集中攻關,近期還將再推出70個攻關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加力實施“十強”產業集群和“領航型”企業培育工程,下大力氣一個集群一個集群地抓引導、一個企業一個企業地抓推進,分類培育一批千億級、3000億級、5000億級甚至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把“十強”產業打造成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
大眾日報記者
我省在推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新生
近年來,山東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搶先謀劃推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依托我省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場景,在全國率先建立“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推進機制,出臺“互聯網+先進制造業”“5G產業發展”等多個指導性文件,開展“云行齊魯”“工業互聯網牽手”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積極搶占新基建高地,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我省已成為全國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發展的“排頭兵”和產業賦能的“試驗田”。
我們加快夯實網絡基礎,5G建設走在前列。加快低時延、高可靠、大帶寬的企業外網建設,互聯網專線接入企業超過7萬個,4G基站總數達31萬個,建成5G基站27812個、開通23563個,已為1412萬個固網終端分配IPv6(互聯網協議第六版)地址,均居全國前列。濟南、威海兩市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并成功接入國家頂級節點,海爾家電、中車機械、如意紡織等行業二級節點建設也在有序推進,數據互聯互通的核心基礎設施初具規模。遴選公布了首批122個5G產業試點示范企業及項目,總投資114億元。三年來,我省網絡設施建設投入超過600億元,今年5G網絡建設投入預計超過120億元。
我們大力實施“個十百”工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全國領先。深入開展“個十百”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工程,已培育省級平臺70家。國家十大“雙跨”(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我省獨占兩席,海爾位居榜首、浪潮列第六位;全國74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行業平臺,我省入圍8個,位列全國第三;125個工業APP優秀解決方案,我省入選10個,居全國第二。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已推動連接工業設備3000萬臺、推出工業APP超過7500個。
我們積極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區域開放協同、網絡設施完備、平臺建設領先、融合應用引領、支撐保障有力的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利用未來網絡技術,加快打造超低時延、超高可靠、超大容量的高質量網絡。整合已有平臺資源,打造山東省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兼具政策宣傳、應用推廣、數據監測、人才資金技術服務的綜合門戶。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搭建重點行業和典型應用環節體驗環境,提供工業互聯網在模式創新、應用服務等方面的沉浸式體驗,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普及。支持濟南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示范高地、青島建設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在全省范圍內培育一批“政產學研金服用”工業互聯網產業園區。
我們深入推進“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現代海洋產業、醫養健康產業、高端化工產業、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產業、精品旅游產業、現代金融產業十大智能提升工程,完善科技鏈與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對接機制,強力賦能“十強”產業全面起勢。加快建設濟南-青島國家人工智能先導區,采取“一區兩翼”模式,充分發揮產業和資源優勢,通過深化改革、制度創新和融通發展等,加快推動先導區建設,打造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新高地。遴選公布兩批“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370個,總投資480億元。通過試點示范,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型制造等融合新模式不斷涌現,輪胎、家電、印染、服裝等行業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加速形成。
中宏網記者
今年受境外疫情影響,全省穩外貿穩外資形勢嚴峻、壓力很大。請問省商務廳在“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上具體抓了哪些工作,是如何應對的?
張義英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省商務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商務發展工作,抓訂單、保市場,穩存量、促增量,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今年上半年,全省出口增長0.6%,高于全國3.6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增長7.2%,高于全國11.2個百分點,在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前6位省市中,增速位居第2。
一、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政策落地見效。
建立外經貿企業復工復產日調度制度,推動企業沿產業鏈協同復工。出臺加快外商投資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外商投資的“19條”政策措施,商務部印發各省(區、市)參照借鑒。優化集成32條穩外貿外資政策措施,“清單化”“目錄化”為企業送政策上門。組成6個調研組深入16市督導政策落實情況,赴青煙威濰4市專題調研國際物流和信保融資問題。建立省領導重點聯系外貿外資企業制度,上線運行“山東省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加強政策宣貫,每日匯總梳理問題,分類限時辦結。截至7月中旬,共辦理問題1440個。
二、堅持穩舊拓新,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力度。
疫情影響下,國際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堅持全力保原市場、拓新市場,及時跟進需求變化,調整國際市場布局。支持企業上線阿里巴巴國際站等開拓市場,舉辦山東出口商品中東歐、巴基斯坦、泰國、肯尼亞、澳大利亞等7場“云展會”,組織1500余家企業參加在線廣交會、華交會。上半年,東盟成為我省第一大貿易伙伴,對東盟進出口占全省的13.1%,增長16%。對歐盟、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2.2%、1.5%。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4.4%。加快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濟南、煙臺、臨沂、東營、濰坊獲批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全省達到7家,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135.9%,市場采購貿易出口增長26.6%。建立醫療物資出口部門協同機制,上半年防疫物資出口234.9億元,增長229.1%。針對部分外貿企業出口訂單減少、產能利用不足的問題,出臺支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18條政策措施,開展“出口產品進商超”和“電商直播進外貿企業”活動,推動外貿企業對接阿里巴巴1688線上平臺和盒馬鮮生線下渠道,助力拓展國內市場。
三、抓好“三個一批”,更加積極有效利用外資。
面對疫情影響下人員跨境流動難、招商團組出不去的現狀,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推動外資項目“在談一批、簽約一批、落地一批”,確保招商引資不斷鏈。省委、省政府以視頻連線方式,先后舉行3次重點外資項目集中簽約開工儀式,158個簽約項目總投資240.2億美元。以“搶抓新機遇、共謀新發展”為主題,創新舉辦第二屆儒商大會暨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邀請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名海內外優秀企業家、創新創業者、知名人士等云端相聚、線上交流。大會集中推介312個項目,簽約合同項目118個,合同金額1431.6億元。依托“選擇山東”云平臺舉辦17期專場線上招商會,推介項目、網上招商,搭建起了不斷線、不斷鏈的線上招商平臺。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
剛才對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總體情況作了介紹,能夠再詳細解讀一下,我省在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的積極成效和突出變化?
周連華
好的。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始終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抓手,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的重要進展。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結構加快優化??梢哉f,山東高質量發展最突出的成效就是整體結構的深度優化,正如我在發布詞里講的那樣,目前以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和“十強”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建立,為未來山東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石。與此同時,山東各方面的結構都發生了積極變化。比如,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持續優化,2019年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24%,比2017年提高4.6個百分點。比如,大力推進“四減四增”,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近三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19.6%,地表水優良比例提高9.7個百分點,完成造林580萬畝,開創了山青水綠氣清的美麗山東新局面。再比如,區域城鄉布局結構更加協調,省會、膠東和魯南“三圈”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城鎮化水平持續提升,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1.5%。
二是動力加快提升。我們始終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聚焦了一大批高能級平臺,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體制創新方面,整合設立不少于120億元的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在持續優化科創機制、探索科技攻關“揭榜制”、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等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試,創新潛能充分釋放。今年上半年,企業創新券使用次數同比增長98%,表明科技體制創新的成效加快顯現,市場主體主動創新的意識明顯增強。在平臺支撐方面,濟南國家超算中心、青島中科院海洋大科學中心、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陸續落地我省,成功爭取設立國家云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先進印染技術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一批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今年上半年新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4家、國家眾創空間50家,為科技創新提供了重大載體。在人才集聚方面,出臺人才支撐新舊動能轉換20條等政策文件,大力實施“青年優秀人才引進計劃”,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3200多人,2019年全省住魯院士、國家人才計劃專家同比分別增長38.8%和16.2%。
三是活力加快激發。我們始終注重用改革的辦法激發活力,發起了九大改革攻堅行動,深化制度創新、流程再造。比如,出臺流程再造“1+12”配套文件,制定了優化營商環境18條意見和19個方面配套措施,建立企業輕微違法免罰清單,開通企業“接訴即辦”平臺,開展20個行業“一業一證”全覆蓋試點,率先實現企業開辦“三項免費”,開辦手續1個工作日辦結。比如,瞄準項目落地全鏈條,建立容缺受理、辦理、預批復制度,建設項目審批、核準時限由法定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7個工作日,核準類項目100%容缺受理。再比如,深入實施國企混改三年行動計劃,整合成立山東港口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山東高速集團等國企,國有資本的布局進一步優化。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繼續以新舊動能轉換為戰略支點,在高質量發展上趟出一條新路子,奮力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丁紹敏
記者提問就到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請聯系省發展改革委辦公室李建楠,聯系電話86191829.
本次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文字實錄來源于山東省政府門戶網站